5月17日,威廉希尔中文网站“2019年豫南特色生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学术系列讲座”在公司贤林讲坛举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肖强研究员、浙江大学徐海君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刘杨博士和李云河研究员应邀作专题报告。讲座分别由威廉希尔中文网站经理袁红雨和副经理宋新强主持,威廉希尔中文网站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及本科生200余人聆听了报告。
肖强研究员简要介绍了茶园害虫的种类及其分布,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关于茶树害虫小绿叶蝉种名变更工作,阐述了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徐海君教授讲解了昆虫的发生及其形态多样性和昆虫形态发生的研究意义,介绍了其团队近年来发现和鉴定的调控褐飞虱形态进化的选择因子及这些选择因子调控形态发育的分子机制;刘杨博士以棉铃虫嗅觉编码的分子和神经机制为主题,简要介绍了昆虫的嗅觉识别过程,深入讲解了棉铃虫性信息素识别机制及其寄主识别机制,相关工作明确棉铃虫气味受体的功能,并阐明它们与昆虫行为的关系;李云河研究员介绍了转基因作物的全球种植情况及其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系统讲解了其团队在Bt水稻调控靶标和非靶标害虫种群动态机制研究的新进展,讲述该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Bt作物对非靶标害虫具有‘生态抗性’”的概念,相关工作为深入理解转基因作物的生态效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互动环节,4位专家与师生们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肖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茶树病虫害及其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更正了小绿叶蝉的种名,揭示了茶尺蠖存在两个近缘种,研发了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和灰茶尺蛾性信息素等茶树害虫生物防治产品。
徐海君,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从事昆虫翅多型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原创性地发现稻飞虱长、短翅可塑性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成果入选“2015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刘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我国重要农业害虫的功能基因组学和昆虫嗅觉识别的分子和神经机制研究,阐明了棉铃虫等重要农业害虫嗅觉识别的分子和神经机制。
李云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首席科学家,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生态效应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