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 科学研究
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正文 科研平台

河南省水稻分子育种工程研究中心

时间:2018-06-05 13:28:39  点击:   发布者:skyAdmin

一、中心简介
河南省水稻分子育种工程研究中心紧紧瞄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重点,着力建设一支以知名专家和高层次优秀人才为主体,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梯队完整的工程研究中心。本中心重视建立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高效率体系与机制,在研究、开发、服务、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协调发展,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贡献度。积极参与各种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科研资源,推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跨越式发展。以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为基础,以水稻新品种大范围推广与应用为目标,走出一条以产、学、研、用为一体的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发展之路。
河南省水稻分子育种工程研究中心现有实验室固定人员5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6人,其中有海外留学经历和博士后研究人员11人,其中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省科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2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计划4人,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7人。研究中心人员主要由中青年教师组成,其中35岁以下的成员25人,占成员总数的47%。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能。研究人员学科背景包括作物遗传育种、水稻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基因组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等。本研究中心科研队伍是一个年龄结构和学缘关系合理、专业背景互补、研究方向和分工明确协调的科技创新团队。
 
二、学术委员会
 
序号
姓名
学历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
1
王青林
研究生
研究员/副经理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2
袁红雨
 
教授/经理
信阳师范学院
3
江昌俊
研究生
 
信阳师范学院
4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
5
宋世枝
研究生
研究员/副经理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6
饶本强
 
教授/副所长
信阳师范学院
7
祁玉良
研究生
研究员/副经理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三、中心实验室及配套研究设置
 河南省水稻分子育种工程研究中心.png
 
四、研究方向
(1)水稻与褐飞虱互作机理及分子育种
运用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组学关联分析技术结合表观遗传学研究,从豫南特种稻种质资源中发掘褐飞虱抗性相关基因,克隆关键抗褐飞虱基因及其调控路径,阐明其遗传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开发抗褐飞虱基因分子标记,培育抗虫水稻新品种。
(2)稻米品质遗传改良与分子育种
豫南特种稻种质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控制优质稻米性状的基因,重点围绕稻米中的蛋白质含量和垩白及其相关的稻米品质性状,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分离、克隆重要品质性状相关的基因,揭示稻米优良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并开发其对应的分子标记,应用于稻米品质的分子育种之中。并结合目前已经克隆的功能基因,开发对应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进而培育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等性状的水稻新品种。
(3)水稻产量分子育种
从豫南特种稻中发掘并分离克隆能够提高水稻光合速率的基因,揭示其分子遗传基础,发开基因功能性分子标记,并应用于高产水稻新品种的分子育种。同时,通过从水稻突变体库中筛选根发育异常的水稻突变体,分离、克隆与根系生长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并系统的研究根发育相关基因功能。然后开发根发育相关基因分子标记,应用于高产水稻分子育种。
(4)水稻新品种栽培与示范
将传统育种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针对多个目标性状(优质、高产、抗虫等)进行大规模育种,针对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进行应用与推广。进一步加强水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和水稻两段栽培技术的研究,建立水稻两段栽培技术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中示范应用。同时,提升和完善水稻泥质法育秧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大力推动泥质法育秧抛秧和机插秧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水稻主要依赖人工插秧的栽种方式。加快水稻精量直播技术的研发,建立技术规程并在生产中示范应用。
 
五、研究成果
(1)近几年部分科研项目及创新团队
近3年来,共获批省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科技创新团队4个;河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
研究起止时间
1
水稻OsAAP6基因功能性遗传变异的鉴定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701-201912
2
CRD1调控水稻冠根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701-201912
3
水稻氨基酸转运蛋白编码基因OsAAT在抗褐飞虱中的功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501-201712
4
克服水稻抗性基因BPH15的褐飞虱效应子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801-202012
5
硫氧还蛋白-1抑制MPP+/MPTP所致IRE 1α活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701-201912
6
基于SlSCPx稳定细胞株高通量筛选昆虫生长抑制剂及抑制活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601-201812
7
褐飞虱分子细胞遗传图构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501-201712
8
百脉根小G蛋白ROP6在根瘤菌侵染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501-201712
9
不同演替阶段生物结皮中藻类与藓类植物优势种群种间关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501-201712
10
茶树一冷驯化相关的胞外多肽信号分子基因CsCOR1的功能机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301-201612
11
万寿竹属的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701-201912
12
大别山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河南省优势特色团队建设工程
201501-201712
13
遗传学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
201501-201712
14
种群生态学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
201701-201912
15
大别山植物资源调查及特色植物活性成分研究与利用
河南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团队
201801-202012
16
豫南特种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研究及相关遗传群体的构建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501-201712
17
豫南香稻种质资源分析评价与分子育种研究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801-201912
18
水稻冠根调控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抗逆和营养高效利用中的应用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801-201912
(2)近几年部分科研论文
近几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有20余篇。
序号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1
Chalkiness character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 of rice grain endosperm of Japonica varieties in Southern Hena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
Plasticity of metamorphic traits in a high-altitude toa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food level and temperature
Amphibia-Reptilia
3
Disporum xilingense (Colchic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Sichuan,China, and the exclusion of D. leucanthum from the Chinese flora
Phytotaxa
4
The taxonomic revision of Asian Aristolochia (Aristolochiaceae) I: Confirmation and illustration of A. austroszechuanica,A. faucimaculata and A. yunnanensis var. meionantha from China
Phytotaxa
5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mino acid transporter gene family in Glycine max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6
QTL analysis of modifiers for pigmentary disorder in rats carrying Ednrbsl mutations
Scientific Reports
7
ROP6 is involved in root hair deformation induced by Nod factors in Lotus japonicas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8
Genesis of the vertebrate FoxP subfamily member genes occurred during two ancestral whole genome duplication events
Gene
9
mTOR is necessary for proper satellite cell activity and skeletal muscle regeneration
Biochemical &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0
Genome-wide characterization of soybean P1B-ATPases gene family provides functional implications in cadmium responses
BMC Genomics
11
How inhibiting nitrification affects
nitrogen cycle and reduces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
Global Change Biology
12
Bovine HSD17B8 gen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rowth and meat quality traits
Science Bulletin
13
Identification of Genetic Loci Affecting the Severity of Symptoms of Hirschsprung Disease in Rats Carrying Ednrbsl Mutations by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Analysis
Plos One
14
The epinephrine increases tyrosine hydroxylase expression through upregulating thioredoxin-1 in PC12 cells
Biochimie
15
An Optimized Trichloroacetic acid/acetone Precipitation Method for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of Qinchuan Cattle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Containing High Proportion of Marbling
Plos One
16
Antagonistic mechanism of iturin A and plipastatin A from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76-3 from wheat spikes against Fusarium graminearum
Plos One
17
Primulina glandaceistriata (Gesneri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Guangxi
Phytotaxa
18
Youngia zhengyiana (Asteraceae, Crepidinae), a new species from south China, with notes on the systematics of Youngia inferred from morphology and nrITS phylogeny
Phytotaxa
19
OsAAP6 functions as an important regulator of grain protein content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in ri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
Comparative mapping of chalkiness components in rice grain using five populations across two environments
Bmc Genetics
21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is essential for cardiomyocyte survival and heart development in mice
Biochemical &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2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es of a sterol carrier protein in Spodoptera litura
Plos One
23
The induction of thioredoxin-1 by epinephrine withdraws stress via interaction with β-arrestin-1
Cell Cycle
24
Genome-wide Mapping of Virulence in Brown Planthopper Identifies Loci that Break Down Host Plant Resistance
Plos One
25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ginsenosides Rg1 and Rb1 extracted from Panax notoginseng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
Canadi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 Pharmacology